2016年1月7日星期四

一指禪健身站樁功, 易學易練, 强身健體鬆神陪氣…


人就是懶害事, 很多很多年前, 曾跟不同師傅學藝練功, 乜都學, 好可惜欠了去學三字經"恒、勤、毅", 學完就放下, 到家陣周身不自在。
所學東西之中, 其中一個其實好鬼實用同埋易用,本應珍惜堅持, 只不過天性疏懶, 得一個"廢"字, 秋葉阿姨提起叫我練八段錦, 諗諗下, 整理一下師傅給我的講義, 送上有意鍛鍊身體之人, 原來是殘體字本, 於今改成正體字本, 俾支持及保護中華文化之炎黄兄弟姐妹能不用費精神。

老安編輯於2016年1月7日

 再者: 在YOUTUBE有不少練這功的視頻,可隨已意去遛覽一下。
關於在七十年代末及八十年代初學氣功、練氣功的經過, 有機會再談, 不過,老鬼係冇學成的。

 健身站樁功

本氣功是南少林氣功“內功一指禪”功法中的“健身站桩功”。
 
 “內勁一指禪” 是福建南少林寺獨有的練功術。它曆經數百年十幾個朝代的提煉、充實,成爲武林界推祟的上乘功法。

它不同于一般的少林動功,也不同于 一般的禅林靜功,而是一種包括動功、靜功、“競技”、“技 擊”等功法的獨特門戶。

“內勁一指撣”功法繁多,訓練方法也奇特。訓練中雖不強調入靜和意守,但 對姿勢的正確性,動作的先後次序,要求特別嚴格。

它能疏 通經絡,調理人體的氣血,使之達到陰陽平衡,髒腑協調,從而起到防病祛病,健身延年,精、氣、神、 力合一的作用。堅持練此功法,功底隨時間而深厚,不僅 可以“外氣內收”,積蓄“內勁”,而且可以“內氣外放”,爲患者導引治病。

  本氣功是新中國政權成立後,傳自江蘇省蘇州人闕阿水先生,他七歲被送入福建南少林寺,隨武僧杜順彪法師習武,學得“內勁一指禪”的功夫。


  本氣功不必入靜,不講意守,只要求姿勢的正確性,嚴格的動作先後次序,達到“心意六合”的境界;即心與意合、意與氣合、氣與力合、手與足合、肘與膝合和膝與肩合。   


“內勁一 指禅”的“內勁”,是人體活動的能量,是蘊藏在人體內的潛力,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。“禅”,是梵語,即安定、止息雜慮的意思。

“—指”,是指在練功過程 中,必須再加上一個特殊的、關鍵性的訓練方法,即十個手指和十個腳趾有系統、有規律的扳動和按動的鍛煉。十指和十趾,分別爲人體十二正經的起點或末端,手指的扳動和腳趾的按動,不僅可以積蓄“內勁”,調節釋放“內勁”,而且還簡便易學,可以縮短練功時間,使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。


一、熱身法

    “熱身法是本功法練功時的一套準備動作。是從心意六合拳的精碎中總結出了搖、摩、轉、壓、提、拉、搓、曲、磨丹田等一套動作,並把這些動作聯繫起來,使之既可作為練習本功法之前的準備動作,又可成為一套獨立的體育醫療方法,名為熱身法丹田功
    “熱身法在動作形狀上模仿心意六合十大形中的一些基本動作,在步法上有虛、蹬、前、後、雞、熊步等基本步型。鍛煉時要求動作協調,配合呼吸,做到既 不鬆軟飄浮,又不僵硬呆板,而是靈活自然,輕鬆自如,兩眼平視,炯炯有神,周身充滿力量。下步有力、敦實,象棵蒼松,顯示出很沉穩的氣度。
    本功法呼吸和動作相配合的基本原則是:開吸合呼,升吸降呼

第一節  搖膀子--搖丹田


   





預備姿勢:
    右腳向前跨出一步,成前弓步;右手在右膝外側,掌心向前,手指併攏;左手拇指朝後,其餘四指並撥,指尖朝前,叉腰;頭頸正直,目視前方
    動作:
    右手臂向前上方繞環至肩上時,掌心外翻向後,同時轉腰帶動手臂繼續向後下方繞環,經體側復原。手臂成車輪狀旋轉一圈為一次,一般做20次。右側做完了再做左側,要求同上,全做完了恢復直立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動作時手臂要伸直,速度先慢後快,目視前方,上身保持正直;腿保持弓步,重心乎穩,腳跟不拾起,自然呼吸。    功用:    ’
    打開極泉穴、章門穴、京門穴;活利關節,疏通手三陰、手三陽經絡,對防治肩周炎、骨質增生等肩部疾患有療效。
    歌訣:搖臂好似車輪轉,風雲漫舞肩臂旋;活利關節疏經絡,肩臂疼痛可愈痊。

第二節  摩肩--摩丹田
    預備姿勢:
    左腳向左分開,與肩同寬,平行站立,向左轉體90度,同時屈膝下蹲;右肩在前下沉,重心偏左,右臂自然下垂於兩膝之間;五指松直,拇指朝內,掌心內轉向右;左手置於左腰胯後外側,掌心朝外,頭頸正直,目視前方。
    動作:
    右肩帶動肘和手直線向上拎起(似從井裏打水上拎狀),屈肘過頭頂到最大限度,順勢向右轉腰,帶動胯、膝、踝關節向右轉動,右手背經腋下沿右背部下行至右腰 胯後外側處,掌心向外;同時左肩下沉,向右轉體至最大限度,左手背沿左腿後側下行,再前移到兩膝之間,五指松直,拇指朝內;掌心內轉向左,左臂自然下垂於 兩膝之間;重心偏右;再似右臂那樣上提,並順勢向左轉腰,帶動胯、膝、踝關節向左轉動。一般左右各做20次,恢復直立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動作時注意保持頭、頸、脊柱中正,目視前方,肩、肘、腕、胯、膝、踝各關節同時轉動,但腳不移動,自然呼吸;手上提、下行時動作要協調。
    功用:
    活動六大關節,故又叫通六關”(即肩、肘、腕、胯、膝、踝)。它不僅能促進氣血流通,對關節痹痛、腰背酸痛有防治作用,還能內練五臟——又叫練內五 行”(即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,即通過腰部及各大關節的轉動,各內臟器官也得到有節奏的牽動和按摩,因此,對腹脹氣滯、食欲不振、便秘、消化不良等胃腸道 疾患尤為有效。
    摩肩動作,是模仿心意六合拳的熊形,練習它可為以後練行功打好基礎。
    歌訣:摩肩形似熊走路,導引五臟和六腑;活利關節通經絡,祛病延年身心舒。

第三節  貓洗臉--轉丹田

    預備姿勢:
    左腳向前方跨出半步,成左前虛步,右腿屈膝下蹲,重心在右腿上,以腰為軸,右肩向左轉90度;右手掌心向內,手指朝上,距左太陽10公分處,成保護狀;左手掌心向內並屈肘向後方拉足,護於左腰際;頭頸正直,目視前方(5)
    動作:
    以腰為軸,帶動右肩向右轉動90度,右手掌隨勢下行似貓洗臉狀,經左胸腹劃弧至右腰際,右肘向後方拉足成三角形,手心向內成護腰狀;同時左肩亦隨之向前,左手掌心向內、向上劃弧至右太陽穴處
    兩手象貓洗臉似地頻頻在左右面部成圓形輪番轉動20次;換成右前虛步再做20次,後恢復直立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動作時注意保持上身正直,上虛下實。以腰帶肩,肩隨腰轉,手隨肩轉,收腹提肛,自然呼吸。    功用:
    本節動作對內髒有按摩作用。仿生於貓洗臉,可活動帶脈,同時對肩周炎、腰扭傷等疾患有防治作用。
    虛步站樁的練習,有助於增加下肢的力量,為以後鍛煉提高功法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    本動作柔中寓剛,剛柔相濟,用於技擊則有防身進敵之功。    歌訣:虛步站樁轉丹田,形態模擬貓洗臉;收腹提肛前虛步,防治腰扭肩周炎

第四節  恨天無環--壓丹田
    
預備姿勢:
    直立。
    動作:
    右腳向前跨半步,屈膝,同時右手五指併攏經右耳向上將臂舉直,使右肋全部伸張開,似手風琴樣地拉足,左手掌心向下,隨勢置於右肘下作保護右肋勢。同時用鼻 吸氣。接著,右手成鷹爪用力抓物勢,卷掌成拳,直線向下猛拉至拳與肩平,好似抓住天的環,把天拉下來一樣,肋骨此時就像手風琴似地合攏,同 時兩腿用力蹬直,挺胸,頂住上面向下擠壓的力,使內臟受到上下兩個力的擠壓作用,左手護右助,並用口迅速呼氣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手臂上舉儘量伸直,下拉時要迅速有力,動作要清楚,一下一下地不能拖泥帶水,動作過程中身體要保持正直,目視前方,右手右腳做完了即換左手左腳,重複交替進行,左右各做7次,恢復直立。
    功用:
    鍛煉內五行。通過上下肢肌群的相對力、腹肌的收縮以及深吸氣後的突然快速呼氣,使隔肌得到大幅度運動,從而擴大肺活量,增強胸肌、背闊肌、肱二頭和腹肌的勁力,並對減肥(皮下脂肪)有成效,對慢性支氣管炎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。    注意:高血壓和內臟下垂及肝脾腫大患者宜輕做。
    歌訣:舉手護肋豎丹田,恨天無環頂、壓勁;排除濁氣身舒展,久練氣順體太平。

第五節  野馬奔糟--提丹田
    預備姿勢:
    成立正勢站立,左腳順腳尖方向跨出一大步,成左弓步,兩臂伸直在左腿上方,十指松直,手背相*,上身傾向出腿方向,目仍視正前方
    動作,
    兩臂隨掌心向下、向側後方拉至最大限度,同時用鼻吸氣,重心隨勢後移,右腿屈膝,左腿伸直,上身後仰;兩臂繼續下行,兩手由掌變拳,經腋下朝出 腿方向猛力向上沖提,同時用口順勢短促呼氣有聲,上身也隨勢前移,右腿用力蹬直,但腳不離地。兩拳眼向外翻轉,左拳在前與眉齊,右拳在後,*近左手腕處與 鼻平。頭頸正直,目視正前方。做完7次後換右腳在前,再做7次,而後恢復直立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在兩臂後拉至最大限度時,前腿要伸直,與上體、頭頸成一直線;沖拳後,頭頸、軀幹與後腿成一直線。
    功用:
    加速吐故納新(調息)。對治療肺氣腫、胸膜粘連、腸粘連、胃下垂、腎下垂等疾患有療效。
    通過腿推腰、腰推肩、肩推肘、肘推手連貫動作的導引,以提升中氣,同時也有效地鍛煉了下肢、腰背和上肢的勁力。本動作有較大的技擊實用價值。
    注意:高血壓患者禁忌。
    歌訣:野馬奔槽氣門開,收腹提肛暖氣海,肺與腹腔活量大,血壓高者慎重來

左為拉丹田, 右二圖搓丹田
第六節  扁擔--拉丹田
    預備姿勢:
    左腳向前跨出半步,兩腳尖朝前,重心在兩腳之間,兩手臂自然下垂。
    動作:
    向右轉體90度,掌心向上,兩劈冉冉向上成側平舉(扁擔式),左手臂在前,右手臂在後,轉頸目視有手勞宮穴,同時吸氣;兩手翻掌向下劃弧,下落於大腿 兩側,重心下降並隨勢屈膝,向左轉體至最大限度,隨即直立,兩臂平舉,掌心向上,右手臂在前,左手臂在後,並轉頸目視左手勞宮穴,同時呼氣。做完10次後,右腳在前,再做10次,然後恢復直立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兩腳站立要穩實,轉動時不要移動;動作要緩慢、協調、柔和,上身轉動要以腰為軸,頭隨上身轉動;兩臂前後乎舉,一定要象扁擔那樣儘量做到與肩成字水準,兩臂不能高舉過肩,或低垂傾斜;頭頸一定要轉動,目視後掌勞宮穴。    功用:
    頸椎、腰椎,為人體樞紐,經常練習本節轉腰回顧動作,可使督脈、任脈、帶脈通暢,脊柱靈活,增強平衡性。對眩暈症、咽喉炎、頸椎病、腰椎病、骨質增生、強 直性脊椎炎等均有一定的療效。展臂擴胸動作,可使上下肢肌肉放鬆,血壓降低,所以本節動作對防治高血壓、肩周炎、胸膜粘連、肺氣腫等疾患也有一定的作用。    歌訣:肢體放鬆前後步,頸腰後轉手平舉;脊柱靈活通帶脈,諸多疾患皆可去。

第七節  搓草繩--搓丹田
    預備姿勢:
    立正勢。左腳順腳尖方向跨出一大步,成左弓步;左手掌心向上置於左膝上,右手合左手上,手指松直,頭頸、腰、背均自然放鬆
    動作:
    收腹提氣,右手用內勁沿左臂內側向上提至左肩,再經胸前至右肩上,同時用鼻吸氣;接著,右手再沿原路線下搓復原,同時用口呼氣。上提下搓各一次為一遍,做完7遍後換右腳在前,再做7遍,然後恢復直立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上提時上身隨勢向側後轉動、擴胸,手儘量上提至肩上,前腿隨勢伸直。後腿略屈;下按後上身和兩腿隨之恢復原勢;上下搓動時兩腳均不得移動;一提一搓走內勁,氣貫五指;呼吸要細、勻、深、長。
    功用:
    本節動作又稱吐納功,一提一搓走內勁,有疏通手三陰經和壯大臟腑之氣的作用。通過細、勻、深、長的呼吸,吐盡濁氣,納入清氣,故又稱為調息功,可 增強肺部和機體f的氣體交換功能,提高血液的含氧量,保證了對大腦和各臟腑器官氧氣的供應,進而可消除腦部的瘀血現象,振奮神經系統機能。本動作的前俯後 仰,對腰、腹、肩、背也是良好的鍛煉。    歌訣:一堤一搓走內勁,深細勻長當記詳;疾病可防身體健,吐故納新元氣壯。

第八節  烏牛擺頭--曲丹田

    預備姿勢:
    直立。左腳向左側橫跨一大步,重心在兩腿之間,目視前方,右手背貼近右腮,左臂在體前伸直,掌心朝下護擋
    動作;
    屈右膝,左腿蹬直,重心右移,同時上身向右下側傾倒至最大限度、吐氣;隨後立直身體,同時吸氣,右手經胸前換成護檔掌、左手經胸前向面部劃弧, 手背隨勢貼近左腮;重心左移,上身向左下側傾至最大限度,屈左膝,右腿蹬直(同圖16,方向相反),如此左右交替各做7次,恢復直立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上身側曲時,不要前俯後仰,頭頸、軀幹和腿成拱形曲線;目視前方;立直身體時用鼻吸氣,側曲時用口呼氣
    注意:高血壓、心臟病患者禁做。
    功用:
    本動作以較大幅度的左右側彎運動,更好地加強腰腹背部、脊柱、肌肉韌帶的鍛煉。腰為腎之府腎主腰腿,故本埈有外健腰腿、內固肝腎之功,也屬武術防護技擊法之一。
    歌訣:烏午擺頭幅度大,心血管病莫練它;;速度快慢量力為,內健肝腎外腰胯

第九節  磨豆腐--磨丹田
    預備姿勢:
    立正勢。右腳向前跨出一步,成右前弓步,右手掌心朝下,五指松直,置於右胯前10公分處;左手拇指朝後,另四指朝前叉腰,頭頸正直,目視右手外勞宮
    動作:
    右手向左向前向右向後成推磨狀水準劃圓至右胯前;腰隨勢轉動,先向外轉再向內轉,各劃圓5次。換手、換腳後,同上再各做5次,然後恢復直立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全身放鬆,動作要緩慢、柔和,上下協調,呼吸自然;劃圓要平穩,手平帶脈,目視外勞宮    功用:
    本節動作有啟動帶脈、平肝順氣和平衡陰陽的功效。它也是為實現外氣內收內氣外放打基礎的必不可少的鍛煉專案之一,可單獨在花本叢中或空氣清新之地反復做,持之以恆者,必將受益無窮。
    歌訣:弓步旋膝來推磨,輕鬆緩慢得氣多;啟運帶脈作用大,平肝順氣益於我。

    “熱身法整套動作鍛煉至此,周身會微微出汗,掌心會有不同程度的脹、麻、冷、熱之感,神清目明,筋骨柔軟,關節靈活,實為全身氣機通暢之征,為在馬步站樁後能儘快地進入氣功態創造良好的條件

二、馬步站樁功

    馬步站樁功,是本功法的基礎,即築基功。

    預備姿勢:
    放鬆直立,兩腳分開,與肩同寬,腳尖內扣10度左右;兩臂自然下垂,掌心向內,身體中正,目視前方
    起勢:
    掌心相對,兩臂向前緩緩抬至與肩平;翻掌向上,屈肘收手,經腰間帶脈處向後、向外,再向前劃弧;翻掌向下,兩臂略收回,置於體前,同時屈膝下蹲成馬步站樁式
    站樁要領:
    1、兩腳與肩同寬;
    2、兩腳尖內扣10度左右;
    3、十趾抓地,但不要過分用力;
  4、屈膝下蹲,但膝不超過腳尖;
  5、收腹,提肛;
  6、圓檔,松腰,松腰;
  7、含胸拔背;
  8、虛領頂頸;
  9、舌舐上齶;
  10、目視前方;
    11、鼻尖和肚臍成垂直線(即鼻尖和肚臍的連線垂直於地面)
    12、百會和會陰成垂直線(百合穴和會陰穴的連線垂直於地面)
    13、虛腋;
    14、沉肩墜肘;
    15、小臂和地面平行;
    16、兩小臂互相平行;
    17、中指和小臂成一直線;
    18、手掌成瓦狀;
    19、手指成梯形,拇指和食指成鴨嘴形;
    20、上虛下實,面帶微笑,自然呼吸。
    21、馬步站較時要做到三個不要:不需入靜,不要意守,不要把別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。一個強調:強調動作姿勢的準確。
    22、要做到三個穩:起勢穩,站樁穩,收功穩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每次站樁的時間不宜少於30分鐘(初學者時間可以由短到長,循序漸進);架勢可隨著體力的增強而由高到低(在一定的範圍內,架勢越低,體外反搏的作用越強,暴發力越大)

 

三、扳指()

    扳指()法,既是本功法的一大特色,也是本功法的關鍵所在。
    練功中,當我們在馬步站樁10--20分鐘後,按照“24153”的順序,有規律地扳動手指(同時也盡可能地隨之按壓相應的腳 趾)時,體內會有溫煦之感,手上的氣感亦隨之增強。有的人還會出現隨著指趾的扳動,身體不自主地前俯後仰的微動,甚至劇烈地震動,井感到有一股熱流在 體內迴圈,周流不息。堅持練功3—6個月者,不僅能很快地祛除疾病,體力大增,而且會變得思維敏捷,精力充沛,全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勁,其功力可達到一般 內氣外放氣功師的水準。
第一節  第一套扳指()(抗老益壽扳指法)
    起勢:
  繼馬步站樁10--20分鐘後開始扳指。
  扳指順序:
  1、食指;2、無名指;3、拇指,4、小指;5、中指。
  扳指要領:
    兩手放平,掌心朝下,手指放鬆伸直(此時腳趾也同時放鬆),屈食指掌指關節(指間關節伸直),慢慢地壓下食指;停1.5—2分鐘後,食指慢慢抬至略高於原 位後復原。停1--2秒鐘後,再用此方法依次扳動各指(24—28)。五指均扳過一次為一遍,如有時間,可連續扳三遍或五遍,再繼續馬步站樁5分鐘左 右,即可做收勢收功,或做後面的動功。
    要求;
    1、不要多扼、少扳和錯扳;
    2、手指壓下和扳起的速度要緩慢,以免發生意外;
    3、板指時要盡可能地同時按壓相應的腳趾;
    4、如發現有頭暈現象,不必害怕,做收勢後休息片刻,唱點熱茶即可消失

第二節  第二套扳指()
  第二套扳指法的起勢、扳指要領和要求都和第一套扳指法相同,只是扳指的順序、次數和停留的時間不同。
   扳指順序及其次數:
   1、拇指:連續扳動3次;
   2、中指:連續扳動5次;
   3、小指:連續扳動3次;
   4、食指:連續扳動7次;
   5、無名指:連續扳動9次,
   6、中指;再扳動1次。
   扳指時間:
   每扳動一次手指的前後時間約15秒,即手指扳下,時間為10秒;手指復原,時間為3—5

四、

    動功又稱內勁站樁功,它是在馬步站樁基礎上進行鍛煉的樁勢。它仍強調動作姿勢的準確,並講究以勢運氣,以氣助力,以力帶氣,從而達到氣血並練、 勁氣並練表裏並練,使氣、力倍增,促進全身經絡通暢,氣血調和,陰陽平衡。它主要練能量的貯存和釋放,增強雙手外氣內收內氣外放的功能。

  第一節 雙臂攬月
  預備姿勢
  繼馬步站樁姿勢。
  動作:
    屈肘,兩小臂收向胸前,離體約10釐米,中指相對,兩臂交錯,右臂在上,左臂在下,互相平行,相距約10釐米;掌心朝下,手指成梯形;右手勞宮穴對準 左臂的曲池穴,左手的外勞宮對準右臂的少海。攬月5--10分鐘後手指松直,隨即兩臂向兩側同時緩緩拉開,如同大鵬展翅--謂之 拉氣;略停1--3秒鐘,然後再沿原路復原--謂之進氣。反復做7次。
  要求:
   不要聳肩縮頸,拇指不得指向胸部,攬月時自然呼吸,拉動時開吸合呼;拉開後,兩臂不伸直,兩合穀穴相對。
   功理:
   通過勞宮穴作用於曲池少海二穴,使兩臂酌經氣互相滲透,氣血貫通,從而加強手三陰、手三陽經脈之氣的運行,並調節其平衡。

第二節 十字手
  預備姿勢:
   繼雙臂攬月,直立,雙肘下落,兩手在胸前10釐米處交叉成十字手,上缺口平天突
    動作:
    十趾抓地,收腹提氣,腿部發力推動腰、背、肩、臂,十指朝上成立掌,兩臂同時用內勁向前推山,將勁、氣推運至十指末梢,推到盡頭;然後放鬆,將手收回胸前。十字手推小時吐氣,收回時吸氣,一推收為一遍,做7遍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力發於根、自下而上節節貫通;前推時用七分勁,填背;收回時帶三分勁,坐背;前推時不要聳肩縮頸,頭頸切忌用力,以免血壓升高。
    功理:
    兩臂用內勁儘量前推時,背部肌肉、韌帶受到牽拉,脊髓也隨之上升,勁、氣由下而上貫通督脈;放鬆收回時,勁、氣仍循督脈而回。這樣,一緊松,久練之則勁氣相隨,氣大力粗,督脈自然通暢

第三節 抱球
  
預備姿勢:
  繼十字手後恢復馬步站樁姿勢。
  動作:
    兩手距胸腹約10釐米,右手在上,平膻中穴,手心朝下;左手在下,平神闕穴,翻掌朝上;兩手勞宮穴相對成抱球狀。抱球5—10分鐘 後,兩手同時緩緩地上下拉開,右手向上拉至平百會穴,左手向下至會陰--謂之拉氣;到位後停1--3秒再緩緩地合攏至肚臍前,兩 手相距約10釐米--謂之壓氣,停1--3秒後再拉,如此反復拉壓7次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姿勢同馬步站樁時要求,右手拇指不得指向胸部,抱球時自然呼吸,拉動時開吸合呼。
    功理:
    兩手勞宮穴相對在體前成抱球狀,兩掌心可有明顯的相斥或相吸(因人而異)氣感,當兩手在胸腹前上下拉動時,則導引三焦之氣貫穿帶脈,作用於 任脈的承漿、天突、膻中、中皖、神闕、關元等穴,而調理並強化任脈、沖脈(因其夾行於兩側)和帶脈之經氣。久練之可促進心腎相交水火相濟,並可 防治月經不調等婦科病及泌尿、生殖系統疾病。

第四節 丹鳳朝陽
  預備姿勢:
  繼抱球後,直立,雙手成仰掌護腰待發勢(35)
  動作:
   右手拇指分開,另四指併攏,勁自下而上發於腳跟而貫通到掌指,用內勁向前平推,推到盡頭後放鬆,翻掌向下,向左手方向劃弧,在左手上約 10釐米處兩手勞宮穴相對,停2--3秒鐘,然後原路返回,至手臂伸直時再翻掌向上,收回腰際仍成待發勢。左手動作同上,一左一右各做一次 為一遍,共做7遍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前推時收腹提氣用頂勁,同時用口呼氣,收手時用鼻吸氣,頭頸正直,忌用力,目視前方。
    功理:
    手前推時,勁氣由臟腑而出,內氣外放,經手三陽經而達掌指;收手時則外氣內收,經手三陰經而回。練此功氣的脈衝量增大,內外氣的交換迴圈大大增強,久練之則氣大力粗

第五節  仙人指路
     
預備姿勢:
    丹風朝陽預備姿勢同
    動作:
    兩手拇指分開,另四指併攏;掌、肘、肩運動,均勻地用內勁向前推出,推到盡頭後放鬆,翻掌向下,蓄勁而收回腰際,再恢復原持發勢。做7遍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推手時勁氣的走向是以腳為根,腿推腰,腰推肩,肩推臂,臂推手。推手時呼氣,收手時吸氣,頭頸忌用力,目視前方。
   功理:
   本樁勢是將全身的勁氣運至雙手,經手三陽經而發,由手三陰經而回。久練之不僅可以增強肩、臂、掌、指的勁力,更重要的是加強雙手內外氣的交換,增大氣量,達到能雙手發氣的目的。

第六節  力劈華山
     
預備姿勢:
    左腳向左橫跨一大步,重心在兩腳之間;兩手腕交叉於胸前約10釐米處,上缺口對天突穴,指尖朝上
    動作:
    手指朝上,用內勁向上舉起,直插雲霄,雙僧伸直,同時吸氣;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,同時呼氣:略停1--3秒,雙手保持手指朝 下,不可打彎,直線緩緩向上,肘打彎,提至胸前,同時吸氣;直腰,兩手松直,指尖朝上,核複預備姿勢,同時呼氣。做7遍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下劈時腿要挺直,劈下後不低頭,目視前方。
    功理:
    本動作勁發於腰部,力運四肢末梢,氣走手、足三陰、三陽經。久練之則百脈通暢。
    注意:高血壓、心臟病患者忌用力過猛 

第七節 海底撈月、懷中抱月
  預備姿勢:
  同力劈華山的預備姿勢
    動作:
    兩手掌心朝前,成拉幕狀緩緩向左右水準分開,貫氣於掌指,坐腕,用力向兩側平推成大字樁,同時吸氣;松腕,手指朝下,彎腰,緩緩下落撈月 (海底撈月),屈腕,指尖相對。同時呼氣,向上撈起,上身隨勢而起,直腰屈肘,兩臂運動,掌指著力,似抱重物狀,緩緩端起至胸前(懷中抱月), 同時吸氣;兩手交叉於胸前,同時呼氣,饒複預備姿勢。反復做7遍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彎腰撈月時兩腿要挺直,不低頭,目視前方;上身隨勢而起時,要垂肩墜肘,頸部不僵直。
    功理:
    海底撈月,氣貫掌指,蓄勁待發;向上撈起,則鍛煉腰背,通手六經脈,並可提升中氣,對內髒下垂疾思有一定療效。

第八節 霸王舉鼎

  預備姿勢:
  繼海底撈月中的懷中抱月
  動作:
    接上式,兩手緩緩上托至鎖骨處後,小臂內旋,翻掌向上,拇指分開,另四指併攏,中指相對,用內勁徐徐上舉,腰、腿、臂均用力挺緊勿松,成舉鼎,同時吸氣;隨即兩臂放鬆,從兩側緩緩下落--“八卦圈,同時呼氣;當兩臂落至與肩平時坐腕,運勁外撐成大字樁,同時吸氣;停1 —3秒鐘,再放鬆,徐徐下落,恢復原勢,同時呼氣,做7遍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上舉時臂要挺緊,並保持指端相對。成大字樁時,要收腹挺胸,兩腿夾緊,勁往下沉至腳心,上肢用多大力,下肢也用多大力。
    功理:
    雙手托起上舉,則導引氣在胸腹中運行,以升舉陽氣,充養髓海,調理三焦。
    注:第七、八兩節通常合在一起練習   

五、調氣功


  第一節 拉氣
     
預備姿勢:
    兩腳與肩同寬,全身放鬆,兩手在腹前約10釐米處,勞宮穴相對,成抱球狀;左手在下,平神闕穴,掌心朝上;右手在上,掌心朝下,和右手相距約10釐米
    動作;
    滾氣:左手在裏向內、向上滾動,右手在外沿左手背向下滾動(48),滾至右手心向上,並和神闕穴平,左手心向下,在右手上約10釐米,兩勞宮穴相對;
  拉氣:左手向左上方,右手向右下方同時緩緩拉開,停1--3
  壓氣:兩手按原路線緩緩合攏,恢復抱球狀。
  然後再滾氣拉氣壓氣,要領同上。左右各做一次為一遍,做3--5遍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兩手成斜對角拉開,並始終保持掌心相對;拉開時吸氣,合攏時呼氣。
    功理:
    久練之則手掌氣感日益增強,蓄積內氣,導至掌指,即能內氣外放,為人治病。

  第二節 轉氣

  預備姿勢:
    拉氣預備姿勢
    動作:
    右手心向外向上、左手心向裏向下一齊翻轉,右手向上推成托天勢,左手向下成按地勢,兩手再用力上下推按到盡頭,同時吸氣--謂之頂天立地或 金剛托天;向左體側彎腰,找開氣門--謂之轉氣。放鬆,直腰,右手從右側向下轉,左手在左側向上轉--謂之八卦圈, 同時呼氣。兩臂轉至與肩平時,掌指上翹90度,用力向左右平推,氣貫大陵穴,同時吸氣--謂之大字樁。放鬆,同時呼氣,八卦圈”-- 右手向下轉,左手向上轉,成左手托天、右手按地勢;向右體側彎腰--“轉氣,再放鬆,直腰,八卦圈”--左手向下轉,右手向上轉,至兩臂與肩平,坐 腕,掌指上翹90度,左右用力推成大字樁。做3—5遍。
    功理:
  調整陰陽,練氣、練力。久練之自能運氣外放,造福人民 六、收 勢
    轉氣結束時的大字樁”0。小臂外旋,掌心向上,屈肘,手向頭上方劃弧,左腳向右腳*攏,同時吸氣;掌心向下,經頭前慢慢下落,同時呼氣,導氣至湧泉。提手、落手反復做3遍,恢復直立。
    要求:
    1、收勢是防偏、糾偏的基本方法,因此,每次練功完畢,都必須認真做好收功導氣的動作。如選練功法中的某樁勢,在結束時先將左腳收回,手心向上從兩側提起至與肩平,然後再按上述動作做即可。
    2、兩手內收時,手心不可對著耳朵。

  節 壓氣--雷聲

    動作:
    做完收勢後,左腳向左前方跨出一步,伸出左手,手心朝上,在揮右臂用手猛擊左手的同時,收服提氣,發出一聲短促有力的咦!字聲;隨即全身用勁,兩腳用力抓地,後腿猛蹬起,瞪眼,直頸,大有怒髮衝冠、排山倒海之勢,其形好似戰士在演練刺殺中的躍進刺一樣,表現出一股神威。
    作用:
    虎有抖毛之威。每次練功完畢,大喊一聲咦!不僅有先聲奪人之感,表示練功完畢還有餘力--振奮精神,更重要的是使你的五臟六腑震感憾一下,從而避免有氣阻、氣塞現象留在體內,以防止出偏差,同時,這也是內練一口氣